环保部:个别城市雾霾超200天京津冀等最严重
中新网3月15日电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今日表示,雾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一开讲即讲雾霾。他说,这是记者们普遍要问的问题,也是大家都关心的。
“在这里先利用一点时间集中回答一个现在公众普遍关心的,也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也是记者朋友们普遍要提的一个问题,就是由雾霾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吴晓青指出。
今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吴晓青表示,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
“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吴晓青分析,在这三个区域,虽然国土面积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55%的钢铁、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
吴晓青提出,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吴晓青称。
吴晓青强调,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陈婷婷 李志全)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15日在此间表示,必须针对重污染地区出重拳、用猛药,打组合拳,加强治理。
当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PM2.5成为坊间讨论的热门词汇。许是料到媒体会就此大热话题发问,当天的记者会一开始,不等记者提问,吴晓青就主动说明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
他首先承认,连续发生严重污染表面上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
“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吴晓青称,能源消耗过大,布局不合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
在分析雾霾成因后,吴晓青表态,要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不遗余力”。
吴晓青称,到今年年底,中国将有190个城市近950个监测点位组成的国家空气监测网投入运行,并且实时发布监测数据。他认为,这项措施可以为地方各级政府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监督手段。
他提到的第二项措施是将督促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向全社会公开。在污染严重地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吴晓青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
此外,吴晓青表示,环保部还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加强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的考核和监督检查。
他指出,第三项治理措施是强化依法治理。
吴晓青称,近期将出台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积极吸取国外成功治理经验来推动中国大气污染治理。
在吴晓青做完“开场白”后,记者并没有满足,仍然追问雾霾治理的问题。
这位环保部副部长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北京市民,同时作为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者,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也“心急如焚”,他再次表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